《伪人:如何识别不像人的人》
这个时代从不缺乏人形,却越来越缺乏“像人”的人。
我称那些表面看起来像人,会说话、能行动,但完全不做像人该做的事的存在为:伪人。
他们不是机器人,也不是 AI,他们往往活在我们身边。
他们可能是同事、是领导,是路人,是你想要信任、却总感到哪里不对劲的人。
不是每一个能力差的人是伪人,伪人的特征不在于“差”,而在于违背人类的基本合作、共情、诚实与成长的底线。
一、伪人的主要特征1. 会说话,但没信息他们说很多话,开很多会,群聊里最活跃,但你发现他们从不输出有用内容,不明确问题、不提供方案、不承担责任。
2. 能行动,但不落地他们看起来很忙,但从不推进任何关键节点。安排会议不设目标,抛出任务不跟进,不做决策,也不参与结果。
3. 拒绝协作,不懂共情他们眼里没有“我们”,只有“我”。永远在找借口甩锅,对别人的困难视而不见,甚至用“制度”“流程”来掩盖自己的冷漠。
4. 表现正常,但无内核他们学历不错,简历漂亮,话术熟练,像个训练有素的职业人。但你与他共事一天,就会觉得:“这人到底有没有灵魂?”
二、为什么要识别伪人?因为他们会消耗你的信任、时间与情绪。他们是团队的黑洞,是组织运行的流沙,是合 ...
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
仿照 X 友howie_serious做的深度研究,我自己也用相同的 prompt 研究了一遍,主要是为了对比不同模型的深度研究能力。
这些是思维格栅的组成部分。查理·芒格所强调的,不只是“聪明人应具备的 100 个模型”,更是一整套横跨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的认知体系。这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架构,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优化决策、规避错误。
我阅读完,发现这些模型遍布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们不是过去的经验总结,而是最新、最现代的认知方式,真正适用于当下的信息社会、技术变革和商业竞争。这些模型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精准的思考路径,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方向。
更重要的是——这些思维模型不仅仅是补充,而是覆盖并取代了许多旧有的思维模式。 过去我们依赖直觉、经验、单一学科视角,但在现代社会,这些方式已经不够用了。世界变得更快、更复杂、更具非线性特征,单靠旧有认知方式,很容易陷入误判、低效甚至系统性失败。芒格的思维体系,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让我们以更具适应性、跨学科、多维度的方式思考问题。
这不仅是一次思维的升级,而是一次认知范式的变革。 我们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过去的 ...
1000个真正的粉丝
这是 kk 的博客《1000 True Fans》的中文译本。
“如果你只想读一篇有关市场营销的文章,那就读这一篇。”
“成功”没有多复杂,只要你在一开始能让 1000 个人非常、非常满意就可以了。
原文链接:https://kk.org/thetechnium/1000-true-fans/
我在 2008 年首次发表了这篇文章,当时这一思想尚未成熟,不够完善。在 8 年之后的今天来看,我原来的那篇文章的确需要更新了——由别人来更新,而不是我。在此我只是简要地重新阐述一下核心思想,因为我认为这些思想对于所有想要创业或者想要做点儿什么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凯文·凯利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造者,你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资源。你不需要数百万美元,数百万客户或数百万粉丝。作为一个手工艺人、摄影师、音乐家、设计师、作家、动画师、软件开发者、企业家或发明家,你只需要 1000 个真正的粉丝。
真正的粉丝指的是“愿意购买你生产的任何物品的粉丝”。这些铁杆粉丝会开车 200 英里来看你唱歌;他们会购买你书籍的精装版、平装版和有声书版本;他们会买你下一个雕像,甚至从未看过;他们会为你免费 YouT ...
2024.11 日本东京都周边行 镰仓篇|江之岛|倒挂电车
镰仓的名片是:江之岛|倒挂的列车|江之电|镰仓大佛|七里滨海岸
在家失业快一个月,除了面试,也没有其他什么活动,打算再出去旅行一阵。由于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我平素的规律生活,早上/下午跑步,然后在工作(不是上班)的精神和注意力就会很好。
这次再去就打算去东京都周边玩玩,上次去东京都的话,主要是都市圈内的漫步,这次打算周边游。
建议很多人有这样的建议,沿着地理中心向外找酒店,希望偏远一点,价格会便宜一点。
但我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去年夏天的东京都八丁堀附近的 4 星就很便宜,早上还提供精致的日式早餐,具有 nogami 意味的早餐。但是今年秋天去,在交通枢纽:新宿站,就很贵,3 星的大概要 1k 左右一晚。
住在地理中心的好处是白天游玩结束后可以漫步夜晚的东京,既有人文也有城市风光。晚一点的话还可以去享受深夜的居酒屋或者排一排一蘭拉面,认识些同样来旅行的外国人。
交通和住宿这次我是在东京都周边玩,所以住的交通枢纽新宿站附近,此站也在环线-山手线上,所以非常适合游玩东边的地区,比如此行的规划之地:镰仓、箱根、河口湖,另外像是横滨、伊豆半岛、静冈也是比较合适,在往东的话,住在名古屋 ...
写与不写|paul graham
原文是 Paul Graham 的writes and write nots,使用沉浸式翻译 ChatGPT-4o mini 翻译
I’m usually reluctant to make predictions about technology, but I feel fairly confident about this one: in a couple decades there won’t be many people who can write.
我通常不愿意对技术做出预测,但我对这一点相当有信心:再过几十年,能写字的人不会很多。
One of the strangest things you learn if you’re a writer is how many people have trouble writing. Doctors know how many people have a mole they’re worried about; people who are good at setting up computers know how many peo ...
为什么单线程的 Redis 如此快速|Why is single threaded Redis so fast
这篇文章是中译英,然后英译中 😆。中文互联网的八股文还是出圈了
原文发表在今日头条,我在阅读阮一峰的周刊时发现这篇文章,然后读了 ref,发现是中译英。
Redis is a high-performance, in-memory key-value database. According to official test reports, it can support around 100,000 QPS (queries per second) on a single machine. However, Redis uses a single-threaded architecture in its design.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内存键值数据库。根据官方测试报告,它在单台机器上可以支持大约 100,000 QPS(每秒查询数)。然而,Redis 在设计上采用了单线程架构。
Why does Redis still have such high performance with a single-threaded design? Wouldn’t it be b ...
为什么读书要读5678遍?|paul graham(GPT 翻译实验)
文章:how you know作者:paul graham翻译:gpt-4o, @howie.serious(排名有先后,AI 翻译的实验)
转载自@howie_serious
书籍要看很多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应试教育会让这个变得有些羞耻。另外不必要读“经典”,像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面使用的微分积分表达式都不同,英文的意义也不同,除非为了研究物理学的历史变迁,思想家的手稿,学习经典知识大可从最新的资料出发。
I’ve read Villehardouin’s chronicle of the Fourth Crusade at least two times, maybe three. And yet if I had to write down everything I remember from it, I doubt it would amount to much more than a page. Multiply this times several hundred, and I get an uneasy feeling when I lo ...
转载|时间之谜与活在当下
原文是徒步的骑手发布在substack的文章《时间之谜与活在当下》
人生被无意义的时间(chronos)消磨,这是我们的宿命;在当下活出有意义的时刻(kairos),知其不可而为之,以此抗拒生活世界的虚无,人生才不至于像陌生人一样跟我们擦肩而过。
这是本老书了,但值得所有年龄段的人读,好在是很轻松的阅读——轻松的是文字,讲的道理却很有份量。同样的道理会给年轻人上进的力量,让中年人彷徨,让老年人懊悔。书中有句话:“人们司空见惯的是,用虚度一生来等待人生真正开始”。去年骑行穿越日本时,路上想起这句话。如果我们不在当下活出想活的人生,流逝的时间对我们来讲就是虚无的混沌,真正属于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位陌生人跟我们擦肩而过。
时间是天地之谜,也是人生之谜。有一本更老的书,曾经想解开这个谜:“时间是什么?无人问起时,我有所知;要张口解释时,却浑然不知了。” (《忏悔录》第十一部,第十四章,第 17 节)奥古斯丁的时间之问让人想起大约同时代的陶潜的小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生活世界,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时光,但消磨时光是生活世界的假象 —— 不是人消磨时光,而是生命被时光消磨,变得面目全 ...
私有云或公有云中的基础设施即代码
原文:Infrastructure as Code in a Private or Public Cloud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变化。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抵制变革,因此往往需要某种类型的失败–系统中断、灾难恢复失败等–才能让我们改变我们的管理实践。
例如,当公司将其业务转移到云端时,他们倾向于用管理内部物理硬件的方式来管理云基础架构,即登录到虚拟基础架构的 Web 界面,或直接进入系统并通过 GUI 或 CLI 应用更改。这些用户还没有通过使用 HashiCorp Terraform 等工具来使用基础设施即代码(IaC)。
什么是 IaC?它是在定义文件中定义为代码的基础设施(CPU、内存、磁盘、防火墙等)。但为什么要改变我们定义和构建基础设施的方式呢?
虚拟计算使我们能够通过软件命令对基础设施进行构建和配置更改。虽然这些命令通常是脚本化的,但人类仍然很难读懂。更现代的工具接受人类和机器都能读懂的代码,并提供额外的好处。它们简化了代码测试,可以应用并跟踪迭代之间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它们使团队能够在不同项目中重复使用代码组件(如模块)。难怪 IaC 会受到如此广泛的追捧 ...
Terraform 101
前言在国内,使用 Terraform 的公司屈指可数。通常,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会选择自建 IDC,如一线和二线的大厂,这些公司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台物理服务器。使用混合云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国内 ToB 市场的挑战,导致 IaC 在国内的发展并不理想。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传统行业选择公有云时,要求必须支持 Terraform,Terraform 已然成为事实上的 IaC 标准。
关于 Terraform 的中文讨论非常少,以下是我学习和整理 Terraform 内容的分享。
Terraform 简介Terraform 是由 HashiCorp 公司研发的开源 IaC(基础设施即代码)工具。它由 Go 语言编写,可以在各个平台上运行,包括 Linux、Mac 和 Windows。Terraform 简单易用,即使没有太多代码经验的人也能读懂 Terraform 的配置代码 HCL(HashiCorp Configuration Language)。
HCL,即 HashiCorp Configuration Language,是 HashiCorp 公司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