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2023年中总结

关于思考

英雄来来往往,传奇永不湮灭

这个顿悟来自于我观察 LOL 职业联赛多年来的思考,对于职业程度很高的赛事,且在极为重要极为充满竞争力的比赛中,每一场都要当成最后一场来打,因为你无法保证五个人的状态都维持顶尖,也无法保证对手会不会更顶尖,更无法保证版本是不是跟自己风格契合,只有每一次都把握住机会才有希望夺冠。

“每一把都当最后一把打,然后别怕输”,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竞争,每一场都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Better Than Revenge

今年唯一的“收获”是遭遇了最近几年的最大失败,正如科比所说:Revenge is sweet. 复仇是甜蜜的,复仇是前进的巨大动力。“如果有人惹恼了你,仅仅去击败他,如果还不行,击碎他”

人生不太需要别人的建议

LOL 职业选手 Deft 曾在直播中这样回答网友的问题:

“我今年 21 岁也想成为职业选手,段位是大师,我可以吗”

“Fighting”

“其实人生在世,是不太需要其他人的建议的,直到亲身经历是不会明白的”,不去试一试怎么会知道呢?

见识、历史与现实的生活

历史

读历史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历史最大的作用是让人开阔视野、理解世界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运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会切换视角,学会想象其他的可能性,就会有更开放的心态,对其他人抱有更多的「了解之同情」。

不懂历史的人,理解不了现在,也把握不了未来。

在Tech && Internet 行业要了解科技史,了解全球科技的变迁,本科时候通过阅读吴军的《浪潮之巅》了解近现代以来的矽谷科技史,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基因编辑,大数据医疗,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等等在国内都有炒概念的成分,想要弄清楚这些技术的发展点在哪里,那么了解这些技术的来龙去脉变得很关键。

最近看了吴军的另一本《全球科技通史》,该书还是从科技的本质谈起,除了经典的“能量与信息”这两个关键点,还在前言论述了三件事。

以下是摘抄自《全球科技通史》的前言:


首先,科技在大宇宙时空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它在历史上对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前者是从空间维度上看,后者是从时间维度上看。

从空间维度上看,科技在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进步的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工业革命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在工业革命之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均GDP都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工业革命发生后,人均GDP就突飞猛进,在欧洲,200年间增加了50倍;而在中国,短短40年就增加了10多倍。因此,古今中外任何王侯将相的功绩和工业革命相比都不值一提(对科技有贡献的人物要比帝王将相高的多)。而工业革命的发生,就是科学推动技术,再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这是科技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从时间维度上看,科技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性进步的力量,因此,它的发展是不断加速的。世界文明的成就体现在很多方面,从政治、法律到文学、艺术、音乐等,都有体现。虽然总体上讲,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在很多方面,过去的成就并不能给未来带来叠加性的进步。比如在艺术方面,历史上有很多高峰,后面的未必能超越前面的。今天没有人敢说自己作曲超越贝多芬或者莫扎特,写诗超越李白或者莎士比亚,绘画超越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甚至世界上很多采用民主政治的国家,在政体上依然没有超越古希腊。但是,今天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都敢说他的医术超过了50年前世界上最好的名医。因为医学的进步是积累的,现在的医生不仅学到了50年前名医的医术精髓,而且掌握了过去名医未知的治疗手段。今天,一个大学生学会微积分中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只需要两个小时,但是当初牛顿与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花了10多年时间才确立了该定理。由于科技具有叠加式进步的特点,我们对它的未来更加有把握。

其次,世界达到今天这样的文明程度并非巧合,而是有着很多的历史必然性。19世纪出现大量和机械、电力相关的技术,20世纪出现大量和信息相关的技术,接下来会出现很多和生物相关的技术,这些都是有内在逻辑性的。当我们全面了解了科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是怎样一环扣一环地发展的,我们就能够把握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做到自觉地、有效地发展科技。

今天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大家了解的历史人物,大多是王侯将相,了解的历史事件,大多是英雄故事。其实,把这些人物和故事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下考察,其重要性比科技进步要小得多。因此,在完成四卷本《文明之光》的写作之后,我酝酿了很长时间,决定写一本科技通史。
当然,我研究科技史还有一个很现实,甚至有些功利的原因,就是在今天这个发明数量过多的时代,我想知道什么技术真正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有帮助,以便我能及早地投资那些技术。了解科技的发展历史,就能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然后看清我们将要去的方向。


吴军博士在前言中基本就讲清楚了全球科技史应该主要抓的几个脉络,简单清晰而又具有普适性,想要探究细节还需自己去读,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是中学时代就已经了解的内容,但囿于”教学大纲“或者”高考考纲“没有扩展和深入了解的部分,读来令人感觉喜欢,毕竟喜欢等于熟悉+意外。

历史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

系统化与反系统化

三年以来,通过“官方报道”、身边的“现实”与大众的反应,我反思了媒体与现实生活的交互反应。

很早以前有这样一张图,讲述了数据、信息、知识、阴谋论(Data,Information,Knowledge And Conspiracy Theories)之间的联系: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

数据即所有自然产生的东西,信息是加了标注的数据,知识是建立了连接的信息,阴谋论是策划者为达成目的效果而连接的信息。

以最坏的恶意揣度,所有故事化模式的媒体都是第三种,我们平时所接受的媒体都是“某些利益群体”为了达成他想要的效果而做的,如果说这样很难以接受,不妨从文字记录的主观性来讨论,最简单的例子:

《礼记》 中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死就称为“死”,这是语言和文字主观性的一个小例子,实际上此类充满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文字和表述来强化等级制度的共同记忆。“群体认同这个价值观,群体塑造个体,个体通过集体潜意识作用于群体,于是整个文化就形成了。

回到主题,文字记录或价值的主观性,由于发声者的性格、知识素养、立场等等,自然就产生了具有强烈自身精神意志的说法或记录。“媒介即信息”,如今短视频兴起,形象具体和创造出的情景很容易让人信服,这样误导性的东西非常容易深入,独立思考是非常难的,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马歇尔·麦克卢汉

媒介的形式非常重要,甚至比内容更重要,有的媒介形式会促进思考,有的媒介会抑制思考。

其实我们的天然认知模式是故事化的,看一件事需要摆清楚前因后果,总会不自觉的将杂乱的信息标注,整理,连接,或形成知识,或形成阴谋论,使自己的认知世界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来获得短暂的确定性,纵使这些往往是错的。而反人性的事情往往是最难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就能少受一点他人的欺骗。

我们读历史,之所以会追求系统化,本质上是出于大脑的节能天性,要用最小的能耗掌握最多的数据,但我先前讲过,如果我们愿意怀着认真的态度,那么就有必要同时做系统化和反系统化的操作,后者的意义就在于破除由系统化思维带来的认知误区,把串项链的那根绳子剪断,让历史事件回归碎片化的状态,重新理解一下,或者换不同的几种绳子再串一下,这也有助于增加思维活力,破除成见。@熊逸

丹尼尔·丹内特的《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中讲述了这些思想实验,过去一年,我正在看并且实践里面的脚手架。

变化

我的年度计划与总结

每经历一个新年总会对未来的自己有些期待,从2021年开始,我开始写年度计划和年终总结,对于2022年来说,年初的目标我是完成了80%,既有收获又有遗憾(既要、又要,还要 XD…)年度计划

最大的收获,是思维上的转变。我始终认为,好的做事和做完事情的收益在于两方面,内核和用户界面,Kernel 和 User Interface,内核是内在的精神力量,用户界面是连接他人时的处事方式。

既然是2023年中,今年8月份,我已经完成了2023年度计划的一部分,比如毕业论文完成&顺利毕业 ,取得了硕士学位;多认识几个新朋友;当然最好的是独自一人开始了毕业旅行,并且去日本玩了一圈“July 2023 Japan Solo Trip”,一路上边玩边走,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准备写一篇blog记录下见闻,今年还准备去欧洲转转。

当兴致盎然,准备全部精力大步前进时,发现过去做的事情已经很值得感恩了,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完成毕业论文后修修补补,然后签证通过提起背包说走就走,通过朋友的帮助一边旅行一边制定明天的计划,整体来说,都是积极且顺利的。

尝试一段异国的solo trip,它至少增加25点自信力。

仿照kk的 “Being enthusiastic is worth 25 IQ points.”我写下这段话。

率性而为|Follow Your Heart

一直以来,从未剖析过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中学和大学时候涉猎较广,中学又遇到过很多牛人,故跟火腿肠(HTC)的理念”Quietly Brilliant” 不谋而合,“谦和之中见卓越”,对待事物的看法都是后天的超我压制先天的本我,着重于克制与斯多葛,越多的积累是自闭、社恐和懦弱。去年经历过一阵事情后,情绪的压力终于在和一次HR的沟通中爆发,某国际知名大厂的HR谴责我没有及时接受offer,呵斥我,言语凌厉,措辞不留余地,Watch上记录的心跳持续了10分钟的120次/分钟,当时我害怕极了。

心率

后面回想起来,我完全可以挂掉电话或者反击他,拒绝是我的权利。这件事也使我反思了一以贯之的行事方式,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生理的力量,来自于撸铁时不断增加重量,肌肉纤维被破坏,休息时再重新生长,变得更强壮; 情绪的力量,来自不断直面更大的情绪上的压力,然后再恢复,更坚强。@硅谷王川

Physical strength comes from a muscle being broken down 1000x and growing back a little stronger each time.

Emotional strength comes from someone’s spirit being broken down a 1000x and growing back a little stronger each time.

The first happens naturally.

The second, by choice. @Alex Hormozi

人生Online的生命值是血条,精神力量是蓝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内核,长期锻炼的身体是承载精神力量的容器。于是我决定矫枉过正,从懦弱稍显自闭的性格转向勇敢外向,开始疯狂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为什么要矫枉过正? 其实现实中的大多数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状态,但是为了快速转变,必须来一记猛药,不然坚持一段时间,其实发现改变并不大,所以先矫枉过正,然后根据效果回调。

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自评效果显著,但也陷入了疯狂的边缘,很有赛博疯子的味道,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即狂也狷也是一种真性情,以前,我不敢跟别人说,我交朋友是看是否对脾气,现在我大胆说,只因我们性格相合。

另外,去年放开以来,感染covid-2019的朋友很多,症状各有不同,轻重因人而异,对此只能祈祷,但是在方法论的层面,想描述一下我的观点。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自笛卡尔以来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笛卡尔把人的身体和心理一分为二,心理系统负责思考,身体系统负责行动,身体接受心理的命令。最近30年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认知方法,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1994年出版了一本书《笛卡尔的错误》,书中提到:“人的心理和身体是密不可分的“,躯体和脑构成了身体,而身体的物质结构通过种种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影响了身体。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可能并不存在着心理系统和身体系统这样两套体系的区分。这种区分是笛卡尔硬拆开的,其实我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里,情绪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此结论是在描述身体和心灵是不可分割的完全体,和《万神殿》中的UI(Uploaded Intelligence) 以及赛博朋克中的义体植入是相悖的,不过细想的话,其实也不相悖,因为无论是《边缘跑手》中的义体植入又或是万神殿中的上载智能都会有排斥反应,不属于自己“原厂”的心灵和躯体都会排斥,而存在于硅基躯体中的碳基智能往往会迷失自我。

言回正轨,心理上的情绪往往影响身体,身体的运行状态又反作用于情绪,我们染病时往往会觉得世界要毁灭了,因为悲观情绪会蔓延、放大,甚至会吞噬了自我,让身心都消沉一段时间。其实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放大症状的严重性,亦不高估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做到过犹不及,事情远比让悲观放大来好得多。

我们在数据和科学知识上敏感,在接受信息和反应无关紧要事情上钝感,如渡边淳一所说,不如充满些钝感力,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不要小瞧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能力,人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相信自己的免疫系统,相信自己可以扛住并横扫一切病毒,只需要充满着昂扬积极的情绪,况且此疾是自限性疾病。孟轲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有时候命和运需要敬畏,该来的总会来,相反因为这几年的“疫情”,错失了人生中其他应该更为关注的事情,才是最可惜的地方。

仅仅选择过一种“彪悍的人生”,至少思维层面是。

囿于我零零散散写这篇总结,截止到2023年3月份,我已经感染了甲流,再加上前些日子和人有了羁绊,而正值羁绊断开,身心状态极差,我重新认识人机能的脆弱,也对“浩然之气”有了不同的看法。坦诚地说,甲型H1NX系病毒差点击穿了我,对他人要抱有理解之同情啊。

一些巫言巫语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训练思维】,而不在于传授事实。@爱因斯坦

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告白是小孩子做的,成年人请直接用勾引,勾引的第一步,抛弃人性,基本上来说是三种套路,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

不要告白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种常态,那就是,无论皇帝身边的亲信还是远在边陲的基层小吏,大家总会有无事生非的冲动,因为只有多折腾,才能多搞项目,只有多搞项目,才有机会中饱私囊,所以休养生息之类的政策往往很难开展,开展之后也很难坚持多久。 @熊逸

大公司做项目与古代中国一脉相承。

所有财物的自然状态都是需要维修和保养的。你所拥有的最终都将拥有你。要精心选择。 @凯文·凯利

项目就是为创建某一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而临时进行的一次性努力。项目必须有三个特点:临时、独特和渐进明细 @万维钢

求职应聘,与其说自己有什么学历什么证书多少年开发经验,不如说自己曾经在哪个大项目中发挥过关键作用。

永远要有一个deadline。deadline能够排除不相关的东西。避免追求完美,你必须追求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比完美更好。 @凯文凯利

感恩能带来其他的美德,感恩是一件你可以练习的事情。 @凯文凯利

一个假期+一场灾难=一次冒险。

柏拉图对法律有一个经典的二分法:法律有两类,一是给奴隶的法律,不需要解释;二是给公民的法律,在禁令之外必须配有不厌其烦的说明解释,不然公民就要问这样三个字,“凭什么”。

结束语

马克·吐温说:I didn’t have time to write a short letter, so I wrote a long one instead. 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只好写封长信了,在这碎片化的时代,写长文有助于结构化思考,虽然我这个也是“拼卡片”所得,但至少是拼出长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