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家的游戏与赢家的路线
这个算是我今年漂泊无依的生活中最确定的事情。 这张图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它所代表的“确定性”并非来自运气,而是来自一套我逐渐清晰的个人哲学——一个在漂泊中可以依赖的“锚点”。 巴菲特如此总结一生投资赚钱的经验:投资成功,只要能够尽量避免犯下重大错误,投资者只需要做很少的正确事情就足以保证盈利了。 这呼应了查尔斯·埃利斯的观点:投资是一场**“输家的游戏”(Winning the Loser’s Game)**。 投资是输家的游戏,不输的情况下,大部分会赢。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可能是越用力、操作越频繁,效果越好,而股票市场是相反的,大多数时候越少操作,越不会出问题。这套逻辑,从根本上来说是“反人性”的。 既然是输家的游戏,赢法只有两种: 识别并利用他人的错误 长期投资 如何做到?我们要做的是分析财报,分析一手的知识,而不是从乌合之众的媒体和看似有道理的阴谋论中分析,要永远从第一性原理/0 阶知识去推理,去做推论。 大部分人不知道第一性原理和 0 阶知识,只知道嚼二手口香糖和拾别人牙慧,那么独立思考就无从谈起。 我们都可能生活在某种形式的“茧房”中,无论是算法推荐精...
编程到底要不要先从基础开始?
最近看到很多人讨论「学编程要不要先看基础教材」。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1. 人类最古老、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对话从苏格拉底到孔子,真正有效的学习一直是”对话式”的。两个人讨论、一问一答的过程中,知识被即时生成。而看书只是单向吸收,信息密度远不如对话。 AI 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这种古老的学习方式。 与 AI 对话编程,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苏格拉底式学习”: 你提问、AI 回答 你反驳、AI 修正 同时还能把抽象的想法直接变成可运行的程序 2. 真正的理解只会在实践中出现我以前只是书本上了解过 K8s、容器、Linux、Docker 这些概念,对 Operator、Reconcile 等机制也只是”知道”而非”掌握”。 直到我真正写了一个用于管理 IAM 凭证的 Operator,和 AI 一起设计、调试、反复迭代,我才真正明白这些抽象概念在运行中的意义。 学习的本质不是”先学完基础再动手”,而是”在动手中形成基础”。 输入、状态、输出,这才是学习的真实循环。 3. 读书效率其实很低很多人坚持要从教材开始,只是因为那样能让他们感觉安全、好像在”正确学习”。 但真正高效的学习一定...
同一时间下的唯一专注度原则
1. 从一张健身卡说起今天办了张健身卡。 教练问我:“一周来几次?” 我说:“三次。” 店长在旁边补一句:“四五次比较好。”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他们比我更相信我的潜力。 但这并不是讽刺。卡是不限次的,他们也没硬推,只是希望我多来点,看到改变。 他们押我能成,我押自己能坚持。我们都想看到那个更好的版本。 2. 我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我不是那种对自己下得了狠心的人。 我更相信概率、ROI,也更在意“这件事能不能成”。不成就不强求,我习惯把路铺平,再往前走。 健身一直对我很难。跑步能坚持,是因为有人陪;健身就太孤独了。 以前在快手,偶尔和同事一起“划水式”练练;现在是真正孤身上阵。 说白了,就是被骂几次身材不好,想改改自己。但我清楚那些能发身材照的人背后有多难。 所以这次我换个思路:不拼狠劲,拼长期概率。 3. 真正的问题这几年我越来越确定一件事: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只能专注于一件真正重要的事。 同一时间,你要上班、写 AI 项目、研究新东西,还想健身、社交、恋爱。 结果是注意力被撕成五份,哪一份都不够深。 我请教练,不是因为我多有毅力,而是因为我知道—— 花钱,是在买到场率;请教练,是...
Jeremy Maluf - 无限期背包旅行
原文:https://jeremymaluf.com/onebag/ 更新于 2025 年 9 月 2015 年,我处理掉了所有无法装进笔记本电脑背包的物品,从那时起我一直保持着这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这个理念是只拥有我需要的东西,这让我能够更专注、花费更少、自发旅行并简化我的生活。 我每年更新这篇文章,过去的版本可以在互联网档案馆找到: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这个页面上的一些链接是联盟链接。关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更多内容,我开始在 Instagram 上分享视频。 10 年过去了,不知怎么的,已有数百万人阅读了这个页面!感谢你的访问!:) 前言这篇文章从来不是一个指南,但每当它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被分享时,网上的回应往往是同样的十几个问题和误解。所以这里有几句话来解决这些问题。 单包旅行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旅行方式。无行李旅行消除了几乎所有与飞行相关的痛点,比如托运行李、头顶储物柜、行李费、排队等候,以及在冒险前需要寄存行李。只需在航班起飞前一小时悠闲地走进机场,下飞机后直接前往目的地。我不是来向你推销这个的。r/onebag 是一个围绕...
供求关系:理解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万能钥匙
为什么改革总是失败,个人奋斗为何越发艰难?本文跳出传统的集团博弈视角,用“供求关系”这一框架剖析权力本质:真正的统治是垄断供给(定义稀缺),并用叙事建构你的“刚需”(制造焦虑)。从西汉兴衰到当代婚恋、股市与房产困局,你将获得一套识别“伪市场”的思维工具,并找到个人在空间与认知上的双重突围路径。
Lovable 提示词工程指南
原文:https://docs.lovable.dev/prompting/prompting-one 这篇 Prompt 教程基本涵盖了我在开发和实践中遇到的所有场景,也融合了跟很多朋友交流后总结的技巧。可以说是 AI Coding 的最小必要技能集——不多不少,刚刚好够用。 强烈推荐给各位,能实实在在提升 AI Coding 的效率和质量。看完就能上手,不用再走弯路。 Prompting 1.1 - Lovable 提示词工程指南 温馨提示: 为了帮助您充分利用 Lovable,我们汇编了一系列提示词策略和方法。这些内容来自我们团队的经验以及社区成员的分享。由于 Lovable 依赖大型语言模型(LLMs),有效的提示词策略能显著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 什么是提示词?提示词(Prompting) 指的是你给 AI 系统执行任务的文本指令。在 Lovable(一个 AI 驱动的应用构建器)中,提示词是你”告诉” AI 该做什么的方式——从创建 UI 到编写后端逻辑。 有效的提示词至关重要,因为 Lovable 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清晰、精心设计的提示词能大大提高...
Reverse Meta Prompting | 使用「反元提示词」复盘 Google Passkey 故障诊断
换机后通行密钥明明“有记录”却用不了?本文用「反元提示词」复盘排查路径,拆解系统、账户与服务层的真实根因。
结合可复用提示词与验证清单,帮你快速修复问题,并沉淀一套可迁移的诊断框架。
AI 与内容经济:Cloudflare CEO详解“按次抓取付费”新模型
答案的代价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向AI抛出一个问题,几秒钟后,一个清晰、凝练的答案便呈现在眼前。这很神奇,不是吗?但你是否想过,这个答案的背后,是什么正在悄然崩塌?
崩塌的,是过去二十五年支撑着开放互联网的经济基石。一个不成文的契约曾是这一切的核心:内容创作者交出他们的知识,以换取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再将流量转化为收入。然而,我们正在目睹一场范式革命。在这篇与 Cloudflare 创始人 Matthew Prince 的深度对话中,他用一句清醒的论断为我们揭开了这幅图景:谷歌是过去25年互联网的伟大赞助人,但随着我们从搜索引擎转向答案引擎,这个交换条件就瓦解了。
当AI直接给出“答案”,而非通往答案的“地图”时,流量便会干涸,内容创作的价值激励也将随之消亡。我们正站在一个岔路口:要么坐视人类知识的创作者们陷入困境,要么眼睁睁看着互联网倒退回由少数几个豪门“资助”一切的“美第奇时代”。
这篇访谈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对危机的哀叹。Prince 不仅是一位身处互联网基础设施核心的CEO,更是一位有着法律和人文背景的思考者。他正试图利用 Cloudflare 的独特地位,发起一场颇具争议却又至关重要的实验——重塑网络的商业模式。这并非为了修补旧世界的裂痕,而是要为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奠定基石。
这正是 Prince 愿景的动人之处。他相信,我们正在改变网络的商业模式,而如果成功,未来的内容将更像早期的互联网,而不是……BuzzFeed。他所倡导的,是一个奖励独特、原创与深度,而非仅仅追逐点击率的世界。
这篇对话,就是理解这场巨变的最佳入口。它不仅描绘了危机,更给出了一份充满争议却又无比真诚的行动蓝图。下一次,当你对AI的回答感到惊艳时,或许会多一分清醒的审视。而这份审视,正是我们通往一个更好互联网的起点。
AI Will Not Make You Rich|人工智能不会让你致富
AI淘金热:一张审慎的航海图
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悖论之中:一边是人工智能前所未有的技术浪潮,估值万亿的巨头与初创公司竞相奔走;另一边却是萦绕在许多人心头的困惑——风口之上,为何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巨头的压迫感,而非遍地开花的机会?
杰里·诺伊曼的这篇文章,正是要为我们厘清这个时代的迷思。他如同一位冷静的历史学家,将我们的视线从当下的狂热中抽离,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根本问题。他提醒我们,任何投资新兴事物的人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首先,这项创新将创造多少价值?其次,谁将获取这些价值?对于人工智能,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可能颠覆我们的直觉。
文章巧妙地将今日的AI与两场历史性的技术革命进行对勘:个人电脑与集装箱运输。前者催生了无数新贵,后者虽同样颠覆了世界,却几乎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阶层。区别何在?关键在于“不确定性”。个人电脑的黎明时代,没人能确信它将颠覆世界,苹果的广告甚至还在反问用户“你会用它做什么?”。正如诺伊曼所言,大公司最怕意外,正因如此,不确定性反而成为初创企业的天然护城河。
而今天的人工智能,恰恰缺少了这份“意外”的庇护。它的颠覆性几乎是昭然若揭的,这使得所有既得利益者从第一天起就倾巢而出,用资本和规模的引力井,迅速捕获了这项创新。竞争的号角在范式确立之前就已吹响,留给新入局者的,不再是广阔的无人区,而是一场资本密集、赢家通吃的残酷竞争。
那么,AI创造的巨大价值将流向何方?诺伊曼的论证层层递进,最终指向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价值将越过模型的开发者,穿过应用的集成商,最终沉淀在那些能够利用AI大幅降低成本、重塑商业模式的“客户”手中,并以更优质、更低廉服务的形式,惠及最广大的消费者。
这引出了诺伊曼最终的忠告:过去五十年投资科技领域的经验教训,如今已不再适用。数十年来,赚钱之道在于押注新兴事物本身。如今,你必须押注它所开启的机遇。
这篇文章并非为AI的热潮泼上冷水,而是递给我们一张更精准的航海图。它指引我们越过喧嚣的浪花,去寻找那片真正蕴藏价值的深海。现在,不妨翻开正文,开始这场审慎而清醒的远航。
软件演进的下一个奇点:当LLM成为新时代的操作系统
软件的定义正在被大型语言模型重写,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正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操作系统”。本文梳理了软件从1.0到3.0的范式演进,揭示LLM 如何兼具电力、晶圆厂与操作系统的特性。读者将理解人机协作的新原则,并重新思考未来十年的软件与智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