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要记住所有信息,而是要让信息替我们生长。


1 背景:疯狂收藏链接的年代

手机让信息像潮水一样扑面而来。我们像仓鼠一样往收藏夹里塞链接、播客、PDF,幻想「以后用得上」。结果?杂物间越来越挤,内疚感越来越重,读不完的“稍后阅读”像是数字时代的赎罪券。

我曾是这种数字苦行僧,直到我想通一件事:收集是控制欲,演化才是创造力。


2 四步旅程:让想法自己「活」起来

Step 1 — 种子 Seed |灵光一闪,抓住就丢

  • Voicenote:通勤地铁上,一个词突然扎进脑子:「信任边界」。
  • 没有笔,也没空细想,就用语音随手一丢。

Step 2 — 灌溉 Water |不刻意连接,只做收集动物

  • X → Readwise:几天后刷到一条推文:API 合约 = 信任机制。心头一震,立刻高亮。
  • 并没有刻意去回忆之前的录音。这只是一次随机灌溉。

Step 3 — 催化 Catalyze | AI 是我的思想合伙人

  1. 打开 Notion,两个碎片躺在灵感池页面里。
  2. 丢给  Gemini,问它:

    「API 合约和人际信任,有啥深层共鸣?打个比喻」

  3. 回答:「就像婚前协议,不是不信任,而是为了保护信任。」

🧠 Boom!  一下子,之前模模糊糊的东西有了清晰轮廓。

Step 4 — 演化 & 输出 Evolve |让它变成能流通的货币

  • 这个比喻,我标记为「Alpha Insight」,进 Notion 卡片《信任的工程学》。
  • 如果它继续发酵,就进  纯纯写作,磨成文章 / X 线程 / 内部分享稿。

3 大脑算法启示:我们都是 记忆过滤器(LRU)

我以前焦虑:记不住东西是不是太菜?后来我顿悟,我们本来就是一台 LRU 缓存系统:

  • 用得多的变热数据,保留。
  • 用一次就忘的,自动冷藏。

现在我干脆顺势而为:不强求记忆,只设计复用路径

我的信息系统,也从一台“完整记录的信息库”,进化成了一个“思想生成器”。目标不是查准率,而是新 insight 的召唤率。


4 生活场景也奏效

场景 种子 灌溉 生成 输出
健身 深蹲时膝盖没对齐 X 上刷到背部激活技巧 AI:身体动作 = API 触发器 写成训练卡片
理财 语音吐槽基金波动 看到老巴价值投资语录 AI 生成类比:资产=植物种子 写进年终总结

5 工具泳道:信息的「神经突触」图

graph LR
  X -->|高亮| Readwise --> Notion
  Voicenote --> Notion
  Notion -->|Prompt| AI
  AI --> Notion
  Notion -->|成熟| PureWriting
环节 工具 像什么
输入 X / Newsletter 原始电信号
捕捉 Voicenote / flomo 感觉神经
整合 Notion 中枢神经系统
催化 ChatGPT / Gemini 类脑生成器
输出 纯纯写作 肌肉动作

6 信任你的注意力,它比你聪明

  • 你总忍不住想的,那就是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灵感。
  • 你反复拖延、读完忘记的,大概率就是无效噪音。

    别再自责喝不完一整片海洋,重要的是你知道口渴时去哪找泉水。


7 最后的邀请

你的「碎片演化系统」长什么样?


Ready, Set, Evol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