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man,翻阅你积攒的这些思考碎片时,有种特别鲜活的感受始终在跃动。

你总在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要动手」「别怕脏」「在泥地里打滚也无妨」,甚至以「猪」自嘲。这种毫不粉饰的接地气与真实,构成了一股强劲的生命力。正如万维钢所言的「泥泞越野思维」,以及那句令人难忘的「不要畏惧和猪摔跤」,它们都在指向一种决绝的行动姿态:甘愿弄脏双手,先把事情推起来再说。这种破釜沉舟般的魄力,恰恰是你笔记中最耀眼的底色。

但更有意思的是,另一股理性的声音也在悄悄地共鸣着。彼得·蒂尔提醒你,「与其全能,不如独霸一方」;KK 则建议「别做最好的,要做唯一的」;老喻的决策课则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敢于决定,够好胜过完美幻想」。你似乎在始终警惕着另一种陷阱:不要为了行动而行动,不要用勤奋的双脚掩盖方向上的迟疑。

这种微妙的张力非常真实。一面催促你赶紧跳进泥坑去行动,另一面又不断提醒你,不要在坑里原地打转太久。行动需要勇气,而迭代却更需要清醒,这才是你真正面临的挑战。

凯文·凯利一语点破:「第一个版本可以很粗糙,接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智慧,而重新去做,才是价值所在。」你笔记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完成比完美重要」,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完成只是起点,真正的价值在持续迭代与优化中逐渐显现。

你引用王阳明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而我想进一步延伸:如果行动之后没有反思,那么行动也可能沦为盲目的忙碌。老喻曾说:「勇气不是等到万无一失才行动,而是在明知风险之时依然前行。」这句话特别适合你——敢于跳进泥坑是勇者,但能带着泥土爬出来再去思考如何前行,才是真正拥有掌控力的强者。

Rainman,你早已握住了那把关键的钥匙:以「Learn by doing」的劲头破局,再用「精益学习」的眼光去雕刻自己的独特性。不要让「完成」变成终点,把它视作一系列路标中的第一个即可。

记住你自己摘录的那句话:「与众不同」永远比「完美」更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