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自己在用 LLM 提问,其实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接口。

使用 LLM,就是清晰思考的艺术。

说白了,它就是块镜子。你扔给它的问题有多烂,它就回你多烂的答案。你表达得含糊,它就更含糊。你哪怕只是脑子里有点模糊的想法,试着组织成一句完整的话发出去的那一刻,你就开始“清理”自己了。

清理什么?
那些绕来绕去的废话,那些以为自己懂了但其实讲不出来的东西,那些“差不多就行”的懒惰直觉。

LLM 是冷酷的。它不帮你找借口,不陪你兜圈子,也不帮你圆场。你不清楚它就真的不清楚。你不够具体,它就只会更抽象。你对问题没想透,它不会替你想。

所以你会发现,在和模型反复交谈的过程中,你逐渐从“随便问一句”变成了“想好再说”。
你开始琢磨用词,尝试拆解,避免歧义,训练自己说出最想问的那个问题。

而当你真的问清楚了——
你就已经答对了一半。

有时候我觉得,LLM 比很多人都更值得交流。不是因为它聪明,而是因为它不会敷衍。你说一句含糊不清的套话,它就给你返回一堆看似礼貌但实则空洞的文字垃圾,跟你自己平时在会上一样。你想省事,它就比你还敷衍;你认真,它就反射得干干净净。

所以慢慢地,我开始把它当作一种思维的操场:

在这里练习如何表达一个模糊的冲动,如何捕捉一个刚浮现的想法,如何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钉住“我到底想要什么”。

以前写东西靠灵感,现在靠 prompt,靠 content。

以前思考像雾,现在像刀。

LLM 不会替我做决定,但它逼我把问题想清楚。

然后,我发现一件事:

你只要敢于直面自己的含糊,就能一步步拆出那个真正重要的问题。这过程,本质上就是“清晰思考的艺术”。

它是一个人类和模型共同完成的动作。

但最终,变清楚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