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体验 Nano Banana Pro:终于能好好写中文了


抢先体验 Nano Banana Pro:终于能好好写中文了
昨晚试了下 Google 最新的图像模型 Nano Banana Pro,先不聊参数和架构,光说一个肉眼可见的改变:
它终于能在图里,把「中文」当人看了。
我用它画了两张图,都是「中国山水画 + 古典诗词」的组合:
- 一张是 李白《结袜子》 的意象,做成水墨横幅;
- 另一张是 苏轼《定风波》,同样是山水+题字的长条卷轴。
这次我刻意做了几件「为难」它的事情:
- 要求主角是中文文字,而不是画面本身
- 不是“画里顺带写两行字”,而是:整张图的视觉中心就是那几句诗。
- 字要够大、够清晰,适合当「横幅壁纸」甚至「打印装裱」。
- 要求排版像真正的国画题款
- 诗词竖排,接近毛笔题字的感觉;
- 旁边留出画心和留白,而不是乱糊一团。
- 要求用简体中文,不能乱用繁体 / 日文字形
- 以前不少模型会给你整出奇怪的「伪汉字」,或者繁简混杂。
结果这两张图的表现都挺惊喜的:
- 中文几乎没乱码,结构完整、读得清楚
- 竖排排版、行距、位置感都在线
- 山水部分的水墨风格也不违和,反而有点味道
- 整体看上去,已经不是「AI 随便糊的字」,而是能拿来当壁纸、打印挂在墙上的那种质量
对比我之前用各种模型「硬控」中文题字的经历,这次的感受是:
它不再只是“勉强能写中文”,而是开始“
理解中文在画面里的角色
换句话说,Nano Banana Pro 在「中文文字 + 画面」这种复合场景下,已经可以当作一个靠谱的工具来用了,而不是那种「出一百张挑三张勉强能看」的抽卡游戏。
这一篇就当作一个简单的「打样」
严格来说,这不是测评,只是一次很轻量级的「抢先体验」:
- 没做系统对比,也没跑 benchmark;
- 就是带着我自己的偏好,试了两张我真正会用的图;
- 重点只盯一个问题:中文在画面里,究竟能不能信任?
目前的答案是:在我这个用例下,可以。
后面如果我用它多画几组:
- 比如:不同字体感的题词、更多诗词/文言、搭配不同风格背景(胶片、摄影、版画、赛博东方等等);
- 或者试试长文排版、诗集封面、公众号封面图、横幅海报之类的;
再来写一篇更系统的体验报告。
这一篇,就当作「第一张样片」留个档。
如果你也想玩
简单建议两句(纯经验向):
想让它重视文字,就直接在提示里说清楚:
「文字是主角」「以诗词为主体」「适合打印装裱的横幅」之类。
中文内容尽量直接写清楚,别只用拼音或者英文描述。
如果你要古典气质,就把「国画」「水墨」「山水」「宣纸」「题款」「篆刻印章」这些关键词加进去,味道会好很多。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既往不恋!
评论
WalineGi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