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软件重构”——冷酷版
1. 本质不是技术,而是权力
在国内公司,所谓的软件重构,几乎没有技术主导的可能。
它的逻辑是:权力斗争先行,技术只是外衣。
- 谁能定义架构,不在于技术深度,而在于谁能说了算。
- 平台工具(CI/CD、PaaS、中间件)不是工程师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权力集团分食的产物。
2. 唯一能成的场景:空降 + 清洗
如果要真动,通常只有一种路径:
- 大老板觉得旧系统拖累 → 招来一个懂技术的负责人;
- 负责人带自己人,组建新体系;
- 在“构建新平台”的过程中,顺便清洗老油条,夺取话语权。
这不是重构,是夺权 + 替换。
3. 为什么革新靠内部几乎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
- 小九九太多:每个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会轻易交出去。
- 饭碗绑定:旧系统就是岗位,谁会主动推翻?
- 学习成本高:大部分人不想也不敢理解新体系,维持现状才是理性选择。
所以所谓“内部革新”,其实只是旧系统上再搭一坨新系统,永远不触及根本。
4. 国内大厂的“重构方式”
冷酷点说:
- 最优方式:砍掉旧的,引入新的团队/新平台。
- 常见现实:旧的继续苟着,新旧并存,直到旧的被自然淘汰。
这就是国内大厂的效率逻辑:不进化,只替换。
5. 总结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软件重构”,其核心从来不是技术,而是:
- 权力的更替
- 组织的生存
- 岗位的守护
技术只是借口,革命的刀锋落下,带走的不是代码,而是人。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既往不恋!
评论
WalineGi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