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I 是一个逐渐变懒的过程
最近我做了些自我察觉,发现使用 AI 是一个逐渐变懒的过程: Prompt 输入方面:以前写 prompt(现在更常叫 content 上下文)时,会清晰表达、结构化输入,AI 的输出质量也比较高。而现在有了 o3 这种带 COT 推理能力的模型后,只需要简单表达意思就行,虽然我偶尔还保留结构化,但整体明显不如 2023 年细致了。 写代码方面:过去我会先框定模式和架构,再让 AI 实现 method,最多就是写一个 .go 或 .class 文件,然后复核。而自从 Cursor 等工具出现后,我直接和 AI 讨论设计方向、设计模式、测试方法等,然后让它开干,我最后只 review 一遍。 输入方式上:现在我越来越倾向语音输入,觉得语音比打字轻松得多。有可能是我最近情绪比较躁郁,也有可能是大脑变懒了——总之我隐隐觉得,语音输入是某种退化的信号。 这种“变懒”的趋势,让我陷入了沉思。它究竟是一种进步的自然演化,还是一种危险的堕落前兆?对此,我脑海中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这是“认知勤奋”的进化第一种观点是乐观的。它认为,这并非“变懒”,而是认知资源的重新分配,是从...
挣钱与赚钱是两回事
挣钱与赚钱的本质区别赚钱和挣钱看似相近,本质却有巨大差异。 1. 汉字拆解中的洞见 挣钱的“挣” 由“手”和“争”组成。 意味着需要用双手,通过劳动或技能去主动争取收入。 赚钱的“赚” 由“贝”(古代的钱币象征)和“兼”(兼并、获得)组成。 意味着用钱、资源或资本去创造和获取更多财富,本质是用资本创造价值。 2. 底层逻辑的差别 挣钱(Earn Money) 本质是用时间、技能和体力换取现金流。 收入通常线性增长,易触及天花板。 风险较低,但增长有限。 赚钱(Make Money) 本质是用资本、认知和系统创造现金流。 收入具有非线性增长的特性,杠杆效应显著。 风险和收益并存,但增长潜力无限。 3. 从挣到赚的关键过渡 被动收入: 首先从工资收入中分出一部分资金,购买资产,如指数基金、债券。 建立杠杆: 将技能或知识转化为副业、知识产品或股权投资,增加收入渠道。 系统思维: 构建自动化和复利系统,使资产和收入不断自我增值。 4. 常见的误区与规避 误区一:将赚钱看成纯粹的金融投机。 应关注创造真实价值的底层逻辑。 误区二:盲目加杠杆忽略风险。...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生活中绝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可以浓缩为简单的一句话: 投资不过是「低买高卖」。 成长无非是「日拱一卒」。 自由来自于「自律给你自由」。 商业的本质永远是「信任」。 财富定律不过是「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 风险规律即是「能力边界外的任何机会都是陷阱」。 可惜的是,这一句话并非静态的真理,而是动态的、实践驱动的。你会发现,若你脑海中缺乏相关的概念和背景,无论上下文再多、再详细,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亲自摸索、领悟。 那些说「几分钟教会你 XX」的人,永远不要相信,120% 都是骗局。真正的知识需要靠持续不断的实践,在无数次真实体验后,才会在某个瞬间豁然开朗,产生那种强烈的「顿悟时刻」。 一本书,一万页,不过是单向流动的信息;唯有自己亲历的经验与深刻的反思,才能把这简单的一句话真正刻进你的生命里。 当你终于懂得了这句话,你也才真正拥有了它背后浩如烟海的隐性知识网络。 这一句话,才是真传。
家庭的七重面具:一场从温情到控制的意识剖面
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我们所谓的“家”,到底是什么。 是一屋檐下的血缘共同体?是讲爱的地方,也是伤人的战场?是归属的港湾,还是控制、投射与恐惧的发源地? 家庭往往以“爱”的名义出现,却常常是我们受伤最早、最深、也最不愿触碰的领域。 这一次,我尝试与 GPT 对话,沿着“家庭”这个概念,一层一层剥开它的幻象外壳,从亲密感,到孤独性,从社会结构,到意识幻相,最终直抵那无法回避的终点——家庭根本不存在。 以下是这场意识剖面的完整记录。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重新认识所谓的“家”。 家庭七重面具:意识剖面的穿透轨迹 亲密并非来自血缘,而是经营出来的 家庭的冲突,是代际创伤的回音 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孤独中自我修复 我们在家中遇到的,不过是自己的投影 家庭是与死亡、无常对话的练习场 家庭是我们共同虚构的意义幻觉 家庭根本不存在,它只是意识在孤立中创造的体验 这一层层深入之后,我们可能才终于明白:“家”不是我们归属的地方,而是我们自我觉醒的投影屏幕。它不永恒,也不稳定,但它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第 1 层|亲密感是需要经营的,不是血缘自动生成的家庭成员之间真正的情感连接与亲密...
3 分钟利用 Cloudflare 实现一个短链服务
效果预览https://go.rdyu.one/xxx → 自动 301 跳转到你在 KV 里配置的任意目标 URL 1. 创建 KV 命名空间(30 s) 登录 Cloudflare → Workers & Pages → KV → Create namespace 名称填:GO_LINKS,记下 Namespace ID 2. 编写并部署 Worker(1 min) 左侧点 Functions(小 </> 图标)→ Create Service → 名称 go-short → 语言选 JavaScript。 代码(worker.js)一键替换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export default { async fetch(req, env, ctx) { const url = new URL(req.url); const slug = url.pathname.replace(/^\/+/, ""); if (!slug) retu...
云计算平台部署阶段笔记
在交付一个云计算平台(尤其是私有化部署到 IDC)项目时,业界通常会以 Day 0、Day 1、Day 2 等阶段进行划分,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责任边界。 Day 0 - 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Facility & Infrastructure Build)关注重点: 机房选址和规划 机柜、配电、制冷与布线 Out-of-Band 管理网络构建 硬件设备到货、上架与连接(Rack & Stack) 典型关键词: Rack & Stack Facility readiness Hardware provisioning Day 1 - 云平台基础环境部署(Cloud Foundation Go-Live)关注重点: Bare-Metal 服务器初始化(BMC、BIOS、PXE/iPXE) 操作系统与虚拟化部署(如 KVM、ESXi、裸金属 Kubernetes) 控制平面组件部署(API Server、Scheduler、ETCD) 网络(CNI)和存储(CSI)插件 初始安全基线和安全审计 首批租户资源的创建和上线 典型关键词: ...
我的胶囊咖啡懒人清单
最近入手了 Essenza Mini 胶囊咖啡机,做了些功课,把能直接插入、快速萃取的「OriginalLine」规格胶囊都摸了个底,给大家总结了一份轻松好用的入门指南,完全不用纠结,跟着买就对了 👇 胶囊推荐大赏 推荐梯队 品牌 / 口味 到手均价(颗) 口感关键词 我的评价 💎 硬核原装 Nespresso 官方系列(任选) 约 4.0-4.5 元 油脂丰厚、层次感满分 想要五星级体验的不二之选,钱包稍微疼 🌟 中高端替代款 illy 深烘 / 中烘 约 3.6 元 均衡、坚果可可顺滑 基本原装水平,性价比不错 Starbucks 浓缩烘焙 约 3.8 元 深烘、焦糖苦甜 星巴克门店同款味道,放心囤货 🎯 性价比甜区 L’OR 斯波兰登 / 玛瑙等 约 2.0 元 香气足、油脂棒,有点烟熏 两块钱享受四块钱口感,超值 Lavazza 6-11 号 约 2.6 元 经典意式、黑巧焦糖 拿铁最佳搭档,活动频繁 Luckin 瑞幸意式浓缩系列 约 3.0 元 深烘厚重,适合奶咖 大包装巨划算,拿铁党福音 ...
k8s 最小必须命令:一页掌握四步链
排障现场记不住?收藏这篇就够,或者直接 AI 对话式学习 🤪 0️⃣ TL;DR 一图速查 步骤 场景 常用命令 观察 看 Pod 状态 / 资源用量 kubectl get po -n <ns>kubectl top po/nodes 操作 CRUD / 扩缩容 kubectl apply/delete -fkubectl scale deploy ... 排障 进盒子 / 测连通 kubectl exec -it ...kubectl port-forward ... 运维 版本回滚 / 集群切换 kubectl rollout undo ...kubectl config use-context ... 1️⃣ 观察|先搞清楚发生了什么1234kubectl get po -n <ns> # 列出 Pod,快速看状态kubectl describe po <name> -n <ns> # 详细事件 / 条目kubectl logs &...
把信任写进代码:区块链原理·密码学·Web3 全景指南
从凯撒密码到 Layer-2,拆解区块链底层密码学、共识与应用生态,
帮你看懂“把信任写进代码”的完整路径。
密码学简史:从古希腊密报到量子加密的千年博弈
本文基于我此前在公司内部分享的「密码学笔记」打磨而来,现更名为「密码学简史」,更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题与发展脉络。复杂的事物不存在终极的解决方案,密码学尤其如此。 引言:为什么我们需要加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密码学打交道:网上银行转账、微信聊天、HTTPS 网站访问…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加密算法在保护我们的隐私和安全。 但密码学的历史远比互联网更加悠久。从古希腊的蜡板密报到现代的量子加密,这是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智慧较量,是加密者与破译者之间永无止境的博弈。 密码学发展的时代脉络密码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七个世代: 古典加密时代(手工 → 机械电子) 隐藏法 移位法和替代法 维吉尼亚加密法 恩尼格玛机 现代加密时代(计算机加密) DES 加密系统 RSA 非对称加密 量子加密 这个演进过程的分水岭是计算机的出现,它彻底改变了密码学的游戏规则。 flowchart LR subgraph 古典加密时代 subgraph 手工加密阶段 A[隐藏法] --> B[移位法和替代法] --> C[维吉尼...